在城市的闹市区,人流中央地带,繁华路段,商业街,甚至人来人往的街边,我们总能处处目见行乞者的身影。 他们之中,不乏真正因为生活所迫、穷困潦倒而走上街头者,亦有为数不少的职业乞讨者混杂其中。 不同于前者,职业乞丐擅长以各种方式伪造困难情况,多以组织或团伙形式出现,他们乞讨的真实目的更多的是金钱。关于职业乞讨者的新闻虽屡见报端,各执法部门如救助站、城管也出台相关条例办法来管理此种现象,无奈效果并不理想。秉承对流浪人员自愿救助的原则,再加上流浪乞讨人员数目繁多、分散,想要有序管理,实在存在种种困难。 图为早上班高峰期,花园路纬五路口西北角,一名较为年长的老人躺在地上铺好的布单上,面前散落着去痛片。在他旁边,中年女子不停地磕头祷告,口中念念有词。 他们前方,摆着红色塑料桶,以供路人投递零钱。据附近存车师傅介绍,这个路段紧挨学校,孩子们素日从此路过,手中的零钱大都会投递。但因现在是暑假时间,他们的收入跟平日不能相比。 期间,一位中年男子来到摊位前,将桶中钱bi悉数倒出,整理过后装进口袋。据了解这名男子姓张,51岁。上有得了脑出血、脑梗塞的年迈父母,下有哑巴儿子、儿媳,孙子先天失聪,一家人贫困交加,生活无望。今年年后,张先生的孙子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刚做过人工耳蜗手术。为了保证手术的质量,他们选择了澳大利亚生产的人工耳蜗,共花费17万, 除去国家报销的11.6万,还欠下5.4万。张先生说如果用国产的人工耳蜗,仅需9.9万,国家报销还能结余一部分,但为了孙子的未来着想,最终还是决定选用国外的。 叶女士,张先生表妹,42岁,幼年时因发烧导致双眼失明。因家中耕地被淹,毫无生活能力,丈夫只能在家边修鞋谋生,边照顾15岁的女儿。张先生介绍说,地上躺着的老人是他表哥,其唯一的儿子因癌症去世后,表嫂子悲痛欲绝上吊自杀,生活的打击让老人难以承受。因此,他和表妹叶女士才带着表哥外出流浪,一来为表哥散心解忧,二来乞讨贴补家用。 三人自称是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来河南两三年了,但张先生和叶女士均能讲一口正宗的河南话,毫无违和感。 随后,张先生至路边德克士纳凉,留下其"表妹"和"表哥"继续奋斗。 虽处于主干道,但人们大多步履匆匆,他们收获略显差强人意。11点30分左右,三人起身收拾东西欲离开。躺在地上的老人起身后点燃一支烟,肩挎背包,步伐轻盈,与打电话的张先生和手拿食物边走边吃的叶女士走向公交站转战下一战场。 20分钟后,三人到达人民路丹尼斯附近。 时值中午,人流汹涌。他们磕头也就分外卖力,除了塑料桶,又多了一个脉动外包装箱。不时有行人驻足,将一元、五元或十元,甚至20元放入三人摊位前面的纸箱中。 这期间张先生兴致不错,前往丹尼斯逛街,在Cartier卡地亚看了几款精致腕表后得出了"有点贵"的结论。接着他买了五根老冰棍来慰劳在毒辣辣的太阳下辛勤付出的"表哥表妹",在喝完了一瓶冰红茶并美滋滋地数完钱后,他也开始磕头祷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