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在经历了一上午的辟谣戏耍媒体之后,滴滴出行宣布与优步中国合并。网约车合法化尚不足一周,网约车市场就出现了如此的庞然大物,“垄断”是看客脑中出现的第一词汇。消费者本以为合法化之后会迎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事实却是竞争者偃旗息鼓,利好出手,那么优步中国为何会突然放弃中国市场,新的滴滴出行是否就构成垄断,这次合并应该被有关部门取消吗? 优步战略性放弃中国市场 作为全球最先合法化网约车的市场,优步理应更加深耕中国市场,然而在网约车合法化不到一周之后,优步就将优步中国卖给了滴滴出行。如同快的和滴滴合并一样,这背后有资本的力量在推动,滴滴与Uber拥有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环球基金、中国人寿4家共同的投资方。然而对于优步而言,合法化后的网约车中国市场并非坦途,此时通过与滴滴出行的合并,战略性放弃中国市场,从而在全球市场占据优势地位。 成本毫无疑问是优步放弃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网约车合法化之后,对于想要从事网约车业务的私家车来说,需要同时具备《预约出租车运输证》和《预约出租车驾驶员证》。与此同时,中央部门将监管权限下放到地方,使得从事网约车业务的平台企业需要对接的政府窗口变得更多,优步中国一个城市的运营团队一般是由三人组成,整个中国业务只有800人,靠800人在全国100多个城市,3000多个县与政府对接,毫无疑问是不现实的,这无形中增加了政府关系的成本。 而合法化之后,以往的烧钱大战或趋于理性。网约车新规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这意味着以往那种疯狂补贴的情况可能会减少,目前网约车市场滴滴出行占据八成份额,如果优步中国的低价策略被政策限制,想要从滴滴手中抢夺份额的可能性就很小,此时在高价位出售优步中国就成为理性地选择。另外,2015年Uber在中国亏损了10亿美元,而滴滴的补贴金额可能还远超这个数字。结束不可持续的不盈利状态也是优步的诉求之一。 优步放弃中国市场带来的好处除了成本止血之外,还有就是限制了滴滴出行在全球市场与优步的竞争。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滴滴出行和优步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优步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尽管优步放弃自己经营中国市场,但是通过财务投资滴滴出行,间接实现了全球市场一统。而根据双方对全球市场的划分,滴滴出行进入欧洲、美国市场,已经不太可能,而留给滴滴出行的日韩等亚洲市场恰恰是优步都难以啃下的硬骨头。 新滴滴出行是否构成垄断? 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8月1日合并,这一日恰恰是《反垄断法》实施8周年。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开始实施,而两家的合并,看客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垄断”。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合并涉及到的垄断行为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易观智库2016年Q2公布的数据,根据日活人数,滴滴占据了中国专车市场份额的70%,优步中国占据了17%。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之后在专车市场将占据超过87%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更细分的快车市场,份额有可能接近100%。 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据媒体报道,去年年初滴滴和快的合并时,两家企业便未向监管部门进行申报,但事后监管部门也并没进行处罚。目前滴滴、优步中国均尚未向有关部门申报合并意向。 单纯地从网约车市场来看,新的滴滴出行毫无疑问是属于垄断,不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律师赵占领分析因双方的具体营业数据暂未对外界公布,因此难以判定是否会因涉及反垄断问题被商务部否决。然而从整个出行市场而言,网约车占比小,滴滴出行能否算垄断尚无法下定论。 这其中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谷歌。在美国,谷歌承担了70%的网上搜索,谷歌在欧盟甚至比在美国更占主导地位。但是从技术上而言,用户的扩大带来的是数据样本量的增加,由此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搜索服务,也就是说谷歌的垄断地位从某种程度上对用户有利。而至于谷歌有没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需要监管部门的持续关注。另外搜索广告业务,谷歌声称在整个广告市场,搜索广告占比远称不上垄断。 同理,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规模的增加减少了边际成本,服务更加精准和个性化。谷歌搜索并不是不存在竞争,在美国有必应,在日本有雅虎,在韩国有NAVER,等等,然而谷歌能持续保持优势地位,其对庞大用户数据的分析毫无疑问助力良多。滴滴出行也是如此,在未来可以知道用户的用车需求,经常出行的地点和时间。这些数据在未来对拼车、顺风车市场有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