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距中新社南京12月12日电 (记者 朱晓颖)“今年走了”“不在了”……这是连日来,当记者拿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名单逐一电话约访时,电话那头传来淡淡地哀伤叹息。如是情形,每年都在上演。 南京大屠杀惨案已整整77周年,从战争中死里逃生、幸存至今的人,正陆续远离人世。据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统计,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健在百余人,三至五年内,该群体或消失殆尽。 七年前,南京出版最详尽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名录》中,有上世纪60年代以来收集的2592名幸存者资料;四年前,健在者还有300多人。 好在眼下幸存者物质保障、精神现状都还不错。今年94岁的幸存者刘庭玉,住着两室一厅的房子,享用着儿女送来的大屏液晶电视和家庭影院,日常起居饮食有专职保姆照料。在南京城郊的家中,带着鸭舌帽的老爷子健步有力,说话铿锵,很难将其与其实际年龄相联系。 一些条件稍差的幸存者,与子孙们同住。“我的愿望是有个单独的落脚地”,85岁的仇秀英在家中说。 “在世者时日无多”,多年来“催促”着官方、民间工作“快一点,再快点”。 除为老人们提供各类基本保障,幸存者抢救性工作挖得更深、范围扩得更广。 在过去30多年寻访、积攒的4000多份口述史档案基础上,从去年起,接轨国际标准的12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档案向全球公开发布,老人们饱含血泪的人生故事在互联网上传播。 此外,至今年9月,全球272个家庭共计1513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在南京进行了登记备案。
逝者安息。 不忘国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