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新闻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海报赏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下称“舌尖2”)今晚终于被端上电视荧屏的餐桌。据总导演陈晓卿介绍,“舌尖2”比第一季制作费高了30%,在内容上也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人与食物的关系”。相比上季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以美食见人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从去年1月起,主创团队历时1年,走访150多个拍摄地点,拍摄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行程4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探访边远之地的野生食材、少数民族的传统烹饪,将食物跨越地区的交流融合纳入镜头。全片共为8集。近年的热点话题都在片中出现,观众可以在“眼泪与口水齐飞”的纪录片里看到一个更有质感的中国。分集导演陈磊称:“看《舌尖2》要准备纸巾,擦口水和泪水。” 据了解,“舌尖2”借鉴了电影类型片的创作手法,有些桥段会让人联想到公路片,有些片段有武侠片的影子。陈晓卿介绍,第二季的分集导演多为“80后”,他们有多年的纪录片创作经验,不少人的作品还曾获得过国际奖项。整体来说,第二季信息量密集,剪辑节奏快,主创希望用高剪辑率赋予该片更动人心弦的节奏。每集50分钟的成片平均镜头数量是1500个,几乎每2秒钟切换一个镜头。 “舌尖2”将于4月18日起至6月6日,每周五在央视多个频道同步播出。在15日的首映式上,央视台长胡占凡说:“无论是在上海灶台边劳作的兄弟,还是在太行山断崖上耕种的一家人;无论是离乡背井打工的回族母亲,还是叶落归根定居的华侨,舌尖里的 ‘中国梦’是每个人都在为更好的生活努力付出,是美食背后的中国人对幸福圆满的追求、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对和谐自然的朴素情感。”此次“舌尖2”的播出也开创了国内原创纪录片周播模式的先河。央视综合频道拿出了每周五晚间9点、纪录频道拿出了每周五晚间10点的黄金时段,财经频道、军事-农业频道、少儿频道等多个频道也紧跟播出。 网友对于《舌尖》第二季的开播纷纷表示很期待,“等了这么久,终于开播了”,“堪称吃货的圣经”、“又是要舔屏幕的节奏”、“已准备好咽口水”。
《舌尖上的中国2》分集内容:
第一集介绍:“路菜”是先人保存食物的智慧,进而被演化成标志性的中国美食。味觉记忆的强大,往往让人们对故乡食物的迷恋十分牢固,甚至被赋予“乡愁”这样的文学语汇。本集将跟随那些奔波在路上的人们,品尝辛劳与汗水中的苦辣酸甜。 第二集介绍:中国传统烹饪在手艺上无比神秘繁复,它的传承和流变往往以家族或师徒的形式承载。这种心口相传,延续了家的味道,也传承了千百年来中国人饮食文化的基因。本集《心传》,引领我们再次面向民间,寻找那些消失了的和即将消失的美味。 第三集介绍:“不时,不食”是中国人饮食最重要的特征。在四季分明的国度,不同的时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食。本集《时节》,将通过捕捉节令美食,展现传统中国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表达我们对气候变幻的敏锐感知。 第四集介绍:古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家常菜,在每日的煎炒烹煮中,蕴藏着中国人最平实质朴的生活期许与处世之道。每一张家庭餐桌都是了解中国人家庭观念的最好样本。本集《家常》,走进一户户平凡人家,与他们一同品味日常生活中的人间百味。 第五集介绍: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有许多奇异丰盛的美食隐匿在山野之间。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湍急的河流与干旱的沙漠……在这些人间秘境的角落,一群美味的精灵不仅活跃着人们的餐桌,更维系着人与自然之间的融洽与虔敬。本集《秘境》,将目光聚焦于隐秘在人们视线之外的鲜活民间美食,以及这些独特食物背后的多样生活。 第六集介绍:生生不息的中国人用食物记录每一次聚散离合。无论大时代中的人世变迁,还是平凡生活的悲欣交集,总有味觉作为见证。随着人们的迁徙流转,食材、香料、配方与技艺也在浩淼的时空中穿梭、演变、再生,形成绵长而丰富的历史。本集《相逢》,记录食物与人的每一次携手,呈现中国人的相聚别离背后藏匿着的深切情感。 第七集介绍:一日三餐,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人生的五味杂陈。现代化的中国,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奔波忙碌中通过简单的美食寻找味觉的快乐。一些人开始享受工业化流水线食品,但也有人不辞辛苦仍然在饮食上坚持传统。本集《三餐》,细品中国人餐桌上的一粥一饭。 第八集:为您呈现了《舌尖》第二季的拍摄花絮。主创团队跋涉千里寻觅各地美食,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将带给您别样的欣喜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