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日历,又有节日了。你猜到了吧,是七月十四呢。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月半。那关于各地的那一天又是怎么一个说法呢?
在七月十四晚上,到荒地烧纸钱,称为“施孤”,来,我们看看有哪几种版本。
版本一:广东广西两广一带一般把七月十四叫做“鬼节”,有些地方则叫中元节。两广一带民俗习惯认为,鬼节是在七月十五子时之前,也就是要在七月十四这天过。
版本二:关于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所以叫鬼节。
版本三: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系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版本四:七月十四是道教中元地官大帝的生日,过这个节是要在晚上给地官大帝接驾。第二天正式给他庆寿,把七月十五又称“佛喜日”。
版本五:鬼节,盂兰节最早源于南方,是根据佛教《盂兰盆经》举行仪式的盂兰节,创始于南朝梁武帝萧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