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苹果 9 月,苹果发布了 iPhone5s,相比于前一代的 iPhone 产品,最为明显的就是那个金色的圆环,以及圆环背后所搭载的指纹识别系统。虽然指纹识别系统搭载在笔记本上已经有 7-8 年的历史,Moto 也早在 2012 年就在 Atrix 上做到了这一点。然而能够让用户真正大规模应用的,而没有沦为纯粹的装饰,只有苹果。
苹果进入指纹识别市场之后,各家手机制造商也纷纷跟进指纹识别,迅速的寻找市场上剩余供应商,并且搭载在自家的旗舰产品当中。然而,在各家的测评视频当中,这些指纹识别系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吐槽。 在这里,对于 Galaxy S5 的评价最为典型.
为什么同样是指纹解锁,只有 iPhone 获得了成功? 让我们逐一盘点各家的指纹解锁方案: 前置滑动:单手操作不友好,侵占屏幕空间,成功率低 机型: Galaxy s5/ Note 4 前置滑动方案,本质是笔记本时代所搭载的方案,本身并非是一个「智能」的方案。
要求你固定方向,固定姿势,必须要全面覆盖整个 Sensor,你别看就这么几点小小的差异,用户感受一下子就拉开了。 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单手进行解锁十分困难。因为拇指滑动时,必然带来手掌重心的移动,因此想要不冒着手机摔坏的风险,只有用一手握持,然后让另外一个手的手指进行滑动。 而且三星在 S5 上延续了自身不注重美感的特点,让指纹识别的部分占用了屏幕的空间。 但是以上问题都还不是滑动识别方案的致命伤,滑动识别最大的问题在于:成功率低
后置滑动:成功率低,解锁时间慢,距离摄像头过近 机型:HTC One MAX/ Vivo Xplay 3s 除了存在滑动解锁的通病成功率低之外,后置滑动方案还存在如下两个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两个步骤才能完成解锁,按压(点亮屏幕,激活感应器)—滑动解锁。因为如果长期保持感应器激活,会显著的增加系统的功耗,降低手机续航。出于这种考虑,厂家会要求用户先行按压屏幕,然后再滑动进行解锁。这就意味着,相对于按压解锁来说,滑动解锁需要多做一个动作。这就延长了解锁的时间。 此外,在该方案当中,指纹感应器经常会放在背面摄像头的正下方,因此每一天,用户都要用手指划过摄像头不下十次以上,长期使用会造成镜头的脏污,最终影响成像效果。 背面按压:违反交互逻辑,缺乏审美 从交互设计的角度来说,指纹解锁放在正面是最为符合用户直觉,认知成本最小的一种方法。用户从小就已经被教育:面板的前方用来放置内容,和内容的互动控制。而面板的后方,一般来说会是重大的开关,支撑,以及不常插拔的接线。因此,自从手机诞生以来,也很少有手机在背面设置操作按钮的。 可以看到,从前面板到侧面边框,再到后面,操作频率是由高到低的。很难想象苹果会在背部面板上放上一个按钮,哪怕是电池开口。 更何况,随着手机屏幕的增大,对于用户来说,单手操作时,手指背面支撑的属性越来越来越强。 因此,指纹设置在背面,本身就会增加用户的学习和使用成本。 而且就是因为这种设计层面的原因,决定了大众的判断。在背后开一个口子,放置进一块指纹识别芯片,本身在审美上很难让人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