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叫“中国基站” 媒体报道称一个由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持股的“国家基站公司”已经敲定,注册资金百亿左右。据悉,国家基站公司在级别上将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平起平坐。公司成立初期,将把三大运营商的新建基站、铁塔、管道都承揽下来,今后三大运营商不再自建基站,而是租用国家基站公司的基站,维护工作也交给国家基站公司。后期,运营商的存量基站、铁塔、管道也逐步装进这个超级基站公司。 4月30日上述消息被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家运营商分别回应,尽管三家公司的表态略有差异,但对于成立国家基站公司这一核心内容,都表示了认可。与此同时,工信部在其官网也从落实十八大深化改革,促进生态文明的精神层面,对成立国家基站公司的决策进行肯定。的确,三大电信公司各自建设网络,势必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每个基站建设费用在100万元左右,对当地生态的破坏也无可避免。所以,国家对此早有动议,此番消息的传出亦不过是正式证实罢了。 一般而言,所谓电信行业“网业分离”,都被认为是促进外资、民资进入运营商业务的重要利好条件。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对于混合所有制的力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电信业的开放将成为一个改革重镇。因为基站建设既涉及庞大资金供给,又与****相关,所以普遍认为应该被国家所掌控,而下游的电信运营业务,则完全有理由放开竞争,从而实现提升服务、降低资源的永久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网业分离”似乎只是看起来很美,但至今却并没有堪称成功的案例。早在2001年,经济学家周其仁就曾表达过“只有通过几个网络之间的竞争才能降低所有不拥有网络的运营商的成本”的观点,以驳斥一些学者和官员认为中央政府必须控制全部电信网络,只放开增值业务的立场。周其仁的观点在今天并没有过时,因为电信领域的历次重组都只涉及增值领域的放开,以及行业内几家巨头之间的整合,而从未真正开放基础网络建设与业务运营上的自由竞争。可以说,周其仁13年前的警告在今天“言犹在耳”,而这也恰恰显示出电信领域“改革与龟速赛跑”的历史。 有分析就指出,网业分离未必是好事。可以预见,网业分离之后,三大电信商只能租用国家基站公司的基础设施,届时上游网络被垄断,资费就可能会上涨,而资费上涨的部分必然要由消费者来分摊。4月30日,在港股大跌的背景下,三家运营商港股统统逆势上扬,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或许与上述分析指出的发展方向不无关系。 当然,三大运营商港股逆势上扬还可能存在一个因素,即这几年电信运营商们与OTT(种类繁多的互联网视频数据服务)的竞争异常激烈,此前中移动与腾讯微信的“摩擦”就折射出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此番三大运营商合力推动“4G”基站的建设,一种可能在于抛开“网络建设”的负担,以便在与O TT竞争时做到“轻装上阵”;另一种可能在于新成立的基站公司通吃三大运营商准备新建的基站、铁塔和管道,三大运营商通过持股新公司来稳固自身地位。 电信业的改革迟滞并非秘密,毕竟,这些年来促进国人通讯流畅、资费降低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互联网OTT的贡献,微博、微信、QQ、Facetime等软件都在国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的电信服务尽管不可或缺,但已经不再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力推新的国家基站公司将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兴许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作出解读。但在电信领域,只要某一环节存在一家独大甚至只有一家的情况,我们都有理由警惕:这可能是一种新的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