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平板、电脑、U 盘、移动硬盘等数码产品“标注容量”和“实际可用容量”一向是不一致的,用户和厂商之间对这种现象也早已达成了共识,但央视这次真的“较真”了,郑重质疑谁"吃"了手机内存?央视此举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但有批评央视“无知”的,也有挺央视为用户做主的,那么,你怎么看呢? 小编在这“抛砖引玉”,为央视支个招,大家也给参谋下:央视不该在“标注容量”和“可用容量”上纠结,而是该瞄准厂商强制预装各种应用(尤其是不可卸载的流氓应用)进行猛烈开炮,这样才会获得用户的全力挺。 央视《是真的吗》节目内容:谁"吃"了手机内存? 很多网友都有类似感觉,标注有十几个 G 的手机结果没装多少东西就会提示存储空间已满。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探访中,不少手机销售商对此都心知肚明,销售人员给出的解释都很类似,那就是手机的应用系统需要占据一部分的内存,有销售人员甚至用硬盘来做类比,“一般 500G 的硬盘实际容量也只有 400 多 G。”还有手机专柜的销售人员明确表示,所有的手机都有这种情况,这在行业内部是很正常的。 对于商家的说法,消费者们却大多不买账。多数消费者认为,商家在宣传时宣称手机的存储空间容量,实际却根本达不到,这就涉嫌欺骗消费者。“如果商家明确告知容量没这么多,我或许就不会买了。” 《是真的吗》在市场上购买了 6 款标注为储存容量 16G 的手机,然后对这 6 部手机的实际容量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标注 16G 的手机实际存储量并不一致,最多的也只有 12.38G,最少的甚至只有 7.88G,连标注量的一半都不到,实际留给手机用户的存储量压根达不到宣称的 16G ( 见上图 ) 。 在分析中,专家发现,手机的存储空间不足,被占用的存储空间共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被操作系统占用,而另一部分却是被第三方应用占用。消费者购买到的手机内存并不是足额的,而消费者想要释放内存却很难,因为一些第三方应用 软件有些可以删,有些却压根删不了。经过对上面的 6 款手机进行测试发现,这些手机中各有几款第三方软件无法卸载。 让很多消费者郁闷的是,这些应用占了地方,还不常用,有时候还会自动更新。手机存储空间不足有办法解决吗?在这时,销售手机的商家会建议消费者购买内存卡,价格大多是几十元一个。 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认为,商家的这种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