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马航马失前蹄马尔克斯 凌晨,忽然被一条新闻惊醒,加西亚马尔克斯今晨去世,享年87岁。第一反应就是悲伤,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可能是南半球有史以来最温情最激情的小说;第二反应则是之前饭桌上和朋友开玩笑的“马年马失前蹄定理”居然再次显威:马年马航马伊俐,如今又增添了87岁马尔克斯,心中有些恍惚,真是马年不利啊! 其实早在去年开始,各个新闻端就陆续发出马尔克斯弟弟关于马尔克斯身体健康堪忧的消息,比如失忆,比如治疗肺炎。 关于马尔克斯的去世,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称:“马尔克斯是史上最伟大的哥伦比亚人,他的去世给世人留下了千年的孤独。” 对于中国文学,尤其是八十年代的文学黄金时期,马尔克斯的翻译和引进是拉美魔幻文学最重要的标志。和其他拉美“文学爆炸”的主将们:墨西哥的富恩特斯,古巴的卡彭铁尔,阿根廷的科塔萨尔,秘鲁的略萨们有所不同。马尔克斯也许是中国作家们最心甘情愿承认承其师传的作家。公认深受马尔克斯影响的就有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阎连科,余华,陈忠实,苏童,马原等等。 从80年代开始,莫言就获得了“中国的马尔克斯”的称号,长期以来以“马尔克斯弟子”的他也说过:“马尔克斯就像磁铁一样,我们全跟着去,很快我要挣脱这个磁力,写得再好,中国的马尔克斯,有什么意思?”比如阎连科就说过:“我的创作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尤其是当年《百年孤独》火爆时,我也是马尔克斯的铁杆粉丝。” 这和1982年马尔克斯恰逢其时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一定关系。《世界文学》同一年发表了《百年孤独》第六章译本,也是在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集》。这本书在之后的时光里很快成为文学青年交换彼此文学审美爱好的“通用品”,它的通兑性如此之好,像是一张文学界的“粮票”。 但其实最早引进马尔克斯的是《外国文艺》杂志,1980年,刘习良等发表了四篇短篇小说译本,其中就有著名短篇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而 在1999年中华读书报评选的“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中,《百年孤独》排名第二,位列榜首的是《阿Q正传》。 1984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从西班牙语版本翻译过来的《百年孤独》,还有从英译本翻译过来的《百年孤独》。这个现象在当时出版资源远不像现在那么过剩的时代是不多见的。很快,这些没有得到马尔克斯本人授权的中译本风行起来,创造了畅销奇迹。但惹怒了马尔克斯本人,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大陆无法得到马尔克斯作品正版中译本的授权。 这个现象直到2006年前后,新经典文化出版的反复努力才得到改变。 细数《百年孤独》从“盗版”走向“正版”的三十年,也许正是中国当代文学努力挣脱外国文学影响的三十年,莫言说他为了摆脱马尔克斯花了整整二十年,而如今1980年代那批文学青年,所谓马尔克斯的“中国徒弟们”基本已经在文学圈功成名就了,大师兄莫言也在2012年12月8日在瑞典文学院大厅领奖了。 他们也通过最早对“马孔多镇”的模仿,逐步走向发现自己故土的“高密乡”,“商州”,从1982年的马尔克斯,到2012年的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完成了一个对新兴“文学版图”的颁奖圆圈闭环。 作为马尔克斯传记的作者,拉美文学翻译家陈众议曾经回忆他和马尔克斯的两次接触,“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拉美人,红鼻头,说话风趣幽默,像个老大哥一样坦率。”与之相比的是马尔克斯的“终生战友”:巴尔加斯略萨。在陈众议的回忆里是一个周围总是被人围着的大帅哥,知识分子气息更浓,也更聪明,但是因为太过聪明因此作品转向特别快。 马尔克斯和略萨同为拉美文学主帅的领头人,第一次见面于1967年,此前都彼此仰慕,一见如故,手拉手坐上同一辆汽车,聊得忘记了周遭世界。但是短短9年之后,两个人居然在电影院大打出手。此后交恶三十年。 其中缘由是因为略萨婚外恋,导致其妻子帕特里夏非常痛苦,因此与马尔克斯走得很近,而事后略萨迷途知返,回到妻子身边,知道这段往事之后,怒不可遏找马尔克斯,一记老拳卅年仇恨。 这段青年时期的孟浪直到马尔克斯八十大寿只是才算冰融化解。略萨才算是把三十年前就写就的《百年孤独》序言交予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经常会提及的一段青年时期回忆能体现他这个土生土长的哥伦比亚人性格:1957年,30岁的马尔克斯在巴黎和妻子一起散步,偶遇了59岁的文豪海明威,马尔克斯此时只是出版了《枯枝败叶》一书,他踌躇万分,最后没有上前,只是隔着马路对着心中偶像海明威用西班牙语喊出了:“大师。”而海明威向他挥了挥手,用西班牙语回了:“再见,我的朋友。” 在写出《百年孤独》的墨西哥六平米的居所里,写完《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瘦了两圈,除了开玩笑说出“难产”之外,说不出任何话来。此时夫妻两人变卖所有,已经债台高筑。可是这本酝酿了十八年的名著,依然受到了大出版商退稿信,理由是没有市场。 一个小出版商卡门此时出现了,她慧眼识珠,而马尔克斯投桃报李,一下子和她签署了150年的版权代理合同。 1967年,阿根廷首先出版了《百年孤独》,短短一周之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咖啡馆的转角,有一个行人认出来马尔克斯,尖叫道:“看哪,这就是写《百年孤独》的人。”此时马尔克斯按耐住内心的激动,他想起了海明威,于是学着他的样子,挥了挥手:“再见,我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