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殇国际

标题: 我相信初一以上的你们都知道这是什么的! [打印本页]

作者: 阑轩    时间: 2014-6-14 14:47
标题: 我相信初一以上的你们都知道这是什么的!
曹刿论战
【阅读指南】
1.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左传》也是出色的文学著作。它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繁简得当;尤其难得的是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寥寥几句,就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 齐、鲁是两个相邻的国家,齐强鲁弱。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才去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突出的阐明了战胜的原因: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同时也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善于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3. 全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线索,可以分为战前、战时、战后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曹刿帮助鲁庄公明白战前的准备工作。文章先点明齐鲁之战的时间,概括交代了“请见”的原因。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一番对话,说明当权者目光短浅,同事透露了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态度冷漠,这些为鲁国能否抵御齐国的入侵投下了一束阴影。曹刿的回答,也显示了他是个关心国事,有深谋远虑的人。接着通过对话切入“论战”的正题,说明弱国要战胜强国必须在战前做好“取信于民”的准备工作,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保证。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小惠”、“小信”,而是“民从”、“孚”,取信于民。曹刿重视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的关系,确实比“肉食者”有“远谋”。
第二部分(第二段):写战争的经过,再次显示了曹刿的“远谋”。这一部分言简意赅,重点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写庄公,“将鼓之”,“将驰之”,说明了他不察敌情,轻举妄动,急躁冒进;写曹刿,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明曹刿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战后论述取胜原因。曹刿的论述用了两个“夫”字,从两方面回答了庄公的疑惑。一是选择“彼竭我盈”的有力时机发动进攻,解释了为什么要等到“齐人三鼓”后才曰“可”。二是选择敌人“辙乱”“旗靡”的时机乘胜追击,解释了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方曰“可”的原因。
4. 全文紧扣“论战”,运用对话形式,逐层展开,阐明了曹刿论战的过程。文章主要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曹刿和“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挺身而出,参与国事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既表现了庄公的驽钝、浮躁、懵懂,目光短浅,昏庸无知;也反衬了曹刿的机敏、沉着、干练,成竹在胸,深谋远虑。整篇文章并无直接的语句来褒贬两人,但通过对比描写,我们还是很明显的感到他们鲜明的性格。
【这里的昏庸无知貌似在模拟卷里是不对的……做题的时候这个有可能是不恰当的?请见周四考的模拟卷的选择题】


1.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他与曹刿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 阑轩    时间: 2014-6-14 14:49
= =昨天一晚上撸了五千多字的文言复习
然后还有大概一半没完..

作者: 全职    时间: 2014-6-14 15:00
没上过学一句没看懂

作者: 无殇。    时间: 2014-6-14 15:01
0.0咩

作者: 阑轩    时间: 2014-6-14 16:06
全职 发表于 2014-6-14 15:00
没上过学一句没看懂

=-=         

作者: 朝阳    时间: 2014-6-14 17:03
  学过这个  都忘完了

作者: biubiubiu    时间: 2014-6-14 17:04
晕啊晕 貌似我初中是直接跳过去念的

作者: 益达    时间: 2014-6-14 17:12
今年才小升初。。

作者: 子木12    时间: 2014-6-14 17:59
表示忘了

作者: 阑轩    时间: 2014-6-14 19:06
益达 发表于 2014-6-14 17:12
今年才小升初。。

好小...

作者: 益达    时间: 2014-6-14 19:24
阑轩 发表于 2014-6-14 19:06
好小...

对呀OAO  

作者: 扒皮    时间: 2014-6-14 20:44
不知道怎么办?





欢迎光临 梦殇国际 (https://714.hk/) Powered by Discuz! X3.4